PSR
偏振分束旋轉器 (Polarizaion Splitter-Rotator,PSR) 是由絕熱錐度 (Adiabatic Taper)、非對稱定向耦合器 (Asymmetric Directional Coupler,ADC) 和多模干涉 (Multimode Interference,MMI) 模式濾波器組成的光子集成器件。絕熱錐度可以使在寬波導中從發射的 TM0 模式到 TE1模式的有效模式轉換,然后通過 ADC 耦合到窄波導的 TE0 模式。同時,發射的 TE0 模式沒有直接的模式轉換,因此可以通過端口的輸出。MMI 模式濾波器在直通端口進行級聯,過濾出TE1 模式的剩余功率,大大提高了 PSR 的消光比。PSR 的總長度為 70μm,所制作的 PSR 在
1547~1597nm 的寬帶范圍內的消光比為 20dB
在軟件視圖窗口中展示 PSR 的結構,如 Fig.1所示。本仿真中,PSR 的各個端口均布置監控器,監測在不同模式激勵情況下 S 參數和透射譜 T 。
1.1.1.仿真結構介紹
PSR 幾何結構和場景如 Fig.2所示,在寬度Win 為1μm 的直通段輸入端口后,連接長度為48μm的絕熱錐度波導(由多段 Taper 波導結構組成),再接長度 Ldc為8.9μm 的 ADC,ADC的寬度 W3為0.75μm 和 W4為 0.367μm,再接MMI濾波器結構,MMI的長度LMMI為5.2μm,寬度WMMI為1.8μm,直通段輸出端口寬度W2 為0.7μm。彎曲段與直通段 ADC 間距 Wgap為0.12μm,彎曲段的輸出端口寬度 W4 為 0.367μm。將PSR結構放置在 3.5μm厚的硅襯底上(硅襯底上表面 Z=0μm)
1.1.2. 工作原理介紹
當偏振光通過絕熱錐度波導,可以使其中的寬波導將發射的TM0模式轉換到 T E1模式的有效模式,然后通過ADC耦合到窄波導的TE0模式。同時,發射的TE0 模式沒有直接的模式轉換,因此可以從直通段的端口輸出。MMI 模式濾波器在直通段端口進行級聯,過濾出TE1模式的剩余功率,提高 PSR 的消光比。
1.1.3. 重點關注特性
將TE0模式光源作為激勵從直通段輸入端口 int1 注入,監測 out2 輸出端口為 TE0 模式時的場分布、S 參數和透射譜 T。將 TM0 模式光源作為激勵從直通段輸入端口 int1 注入,監測out2 輸出端口為 TE1 模式時的場分布、S 參數和透射譜 T。
1.2. 結果和討論
在軟件的后處理界面中,可以查看 PSR 各端口處的模式分布,光的傳播特性,以及各端口間的 S 矩陣。
直通段入射端口 int1 的 1 階模式分布如 Fig.3所示。模式電場模主要集中在波導中心,且呈對稱分布。由 TE 極化比例、波導 TE/TM 比例可以判斷該模式是準 TE 模式。同時可以看到當前模式的波長和對應的有效折射率。
直通段出射端口 out2 處的 1 階模式分布如 Fig.4所示。模式電場模主要集中在波導中心,且呈對稱分布。由 TE 極化比例、波導 TE/TM 比例可以判斷該模式是準 TE 模式。同時可以看到當前模式的波長和對應的有效折射率
在直通段入射端口 int1 處,以 TE0 模式作為激勵源,查看在直通段 int1-out2 傳播時的場分布,如 Fig.8所示。傳播的場分布沿 X 方向形式不變,TE0 模式在傳播中沒有發生了模式轉換,因此,在直通段光可以 TE0 單模式進行傳播
直通段入射端口 int1 的 2 階模式分布如 Fig.6所示。模式電場模主要集中在波導上下邊緣。由 TE 極化比例、波導 TE/TM 比例可以判斷該模式是準 TM 模式。同時可以看到當前模式的波長和對應的有效折射率。
直通段入射端口 int1 的 2 階模式分布如 Fig.7所示。模式電場模對稱分布,模式分布與 1 階模 Fig.4有明顯區別。由 TE 極化比例、波導 TE/TM 比例可以判斷該模式是準 TE 模式。同時可以看到當前模式的波長和對應的有效折射率。
在直通段入射端口 int1 處,以 TM0 模式作為激勵源,查看在直通段 int1-out2 傳播時的場分布,如 Fig.8所示。傳播的場分布有明顯變化,這就是 TM0 模式在直通段 Adiabatic Taper 中發生了模式轉換,由 TM0 模式轉換為 TE1 模式的過程
根據模式展開理論,可以將光場展開成一組向前傳播的場和向后傳播的場,Fig.9為場的前向傳播波的復傳輸系數的實部。
為了解直通段光場傳播的透射和反射特性,可以查看 int1-out2 端口的 S 矩陣,如 Fig.10所示。
對于彎曲波導段的傳播特性,可以查看彎曲波導段的場分布,如 Fig.11所示,光在彎曲波導中的傳播分布使用了 CVCS (Continuously Varying Cross Section) 方法后,對彎曲波導的傳播特性得到了很好的優化
彎曲波導段的 S 參數如 Fig.12所示,其中 1-4 分別代表彎曲波導的左端口的模式 1 和模式2,右端口的模式 1 和模式 2,可以通過矩陣圖 S ? internal 和 S ? use 了解光在彎曲波導段傳播的透射和反射特性。以 S31(左端口模式 1 作為輸入,右端口模式 1 作為輸出的 S 參數) 為例,S31 的值是 1 左右,說明光從彎曲波導左端口入射,從右端口基本全部透射出去,沒有能量損失